污水处理全流程解析:从污染到净化的科技之旅
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、工业和农业活动,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,将严重污染水体、土壤和空气。现代污水处理通过物理、化学和生物技术的协同作用,将污水转化为可回用或达标排放的清水。以下以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,解析污水处理的核心流程。
一、预处理:去除大颗粒杂质,保护后续设备
格栅拦截
污水首先通过粗格栅(间距50-100mm)和细格栅(间距5-15mm),拦截悬浮物如塑料袋、树枝、石块等,防止堵塞管道和泵站。沉砂池沉淀
污水流入沉砂池,通过减速流动使砂粒(密度大于水)沉降到底部,定期清除以避免磨损设备。平流式沉砂池可去除90%以上粒径≥0.2mm的砂粒。调节池均质
通过搅拌和曝气平衡污水水质(如pH值、COD浓度)和水量波动,为后续处理提供稳定条件。
二、一级处理:物理沉降,去除悬浮物
污水进入初沉池(平流式或辐流式),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降至池底,形成污泥。初沉池可去除约30%的悬浮物(SS)和10%-20%的化学需氧量(COD)。沉淀后的上清液流入二级处理单元,污泥则被泵送至污泥处理系统。
三、二级处理:生物降解,去除有机物
活性污泥法(主流工艺)
上清液进入曝气池,与回流的活性污泥(含大量微生物)混合。通过曝气提供氧气,微生物分解有机物(如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)为二氧化碳和水,同时自身增殖。关键参数:溶解氧浓度2-4mg/L,污泥龄5-15天,污泥回流比30%-100%。
二次沉淀池分离
混合液流入二沉池,活性污泥沉降回曝气池,澄清水进入三级处理。二沉池表面负荷一般≤1.0m³/(m²·h)。
四、三级处理:深度净化,满足回用标准
过滤消毒
清水依次通过砂滤池(去除细小悬浮物)和紫外线消毒池(杀灭病原菌),出水可达中水回用标准(如冲厕、绿化)。高级氧化(可选)
针对难降解有机物(如药物残留),采用臭氧氧化或芬顿试剂进一步分解。膜生物反应器(MBR,新兴工艺)
结合生物降解与膜分离技术,直接截留微生物和悬浮物,出水水质优于传统工艺,适用于高标准回用场景。
五、污泥处理:减量化与资源化
浓缩脱水
初沉池和二沉池污泥经重力浓缩和带式压滤机脱水,含水率从99%降至80%以下。稳定化处理
通过厌氧消化(产生沼气)或好氧堆肥,杀灭病原体并减少臭气。资源化利用
消化后的污泥可制成园林用土、建材原料或焚烧发电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结语
现代污水处理流程通过多级协同作用,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资源。随着膜技术、人工智能优化等创新应用,污水处理正朝着更高效、低碳的方向发展,为城市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支撑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